赵禹重点提到了“南珠海”级快速战列舰,希望薛远征能够出面,取消或推迟这种战列舰的建造规划。
为了让小型航母的建造工作能够及时启动,赵禹在11月的上旬,去狭夷皇国之前就提交了“南珠海”级的设计书。
因为按照战时建造规划,启动建造的第一笔拨款在6月份就已经下发,所以刘长勋无权下令取消建造工作。
只有薛远征有这个权力。
薛远征没当即答应下来,只是说会认真考虑赵禹提出的建议,让赵禹回去后赶紧完善下一代主力战舰,主要就是大型航母的设计工作,确保在第二批“行省”级完工之后,能立即开工建造。
按照薛远征的意思,“行省”级只有两批。
不是说这种大型航母不够好,毕竟还没有正式服役,而且在建造的过程中,海军的反馈还算不错。
主要是不够大!
因为把生存性能放在了首位,所以“行省”级的载机数量没达到标准,即在连续发动两次甲板攻击之后,就没有舰载机可用了。按照正常的标准,做为绝对主力的航母在连续发动两次甲板攻击之后,还必须得保留防空用的战斗机,至少是一个中队,最好能达到两个中队。
要说,“行省”级标准90余架的载机数量,连续发动两次甲板攻击都很勉强。
按照这个标准,载机量至少要增加10架,最好是增加20架。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扩大尺寸与增加排水量。
反正,对几万吨的航母来说,哪怕不对动力系统做改动,增加几千吨,航速也就下降零点五节的样子。
按海军的意思,最好是重新设计。
这事,赵禹一直拖着没有做,不是在偷懒,是想等第一批“行省”级经受战火考验,获得海军反馈的意见。
其实,这是设计战舰的常识。
“行省”级肯定算不上完美无瑕,可是有哪些问题,以及有多么严重,只有在使用后才知道。
此外,海军反馈的意见也很重要。
正是如此,赵禹才主张建造第三批“行省”级,把下一种大型航母的开工时间推迟一年左右。
用赵禹的话说,在未来三年之内,不会在战场上遇到比“行省”级更加强大的航母。
言外之意:“行省”级已经足够好了,能战胜在未来三年之内遇到的所有对手,不存在落后与挨打的问题。
不过,薛远征的态度也让赵禹吃了一颗定心丸。
显然,大型航母的建造工作肯定不会停止。
赵禹也很识趣,在做完报告,并且获得薛远征批示之后,就主动告辞离去,没有留下来等白止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