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生怕会惊动到蒙着眼睛的杨磊。
门外窗外更有不少没资格进屋的看客在凑热闹,尽管啥都看不到。
连谭正义这个见识过杨磊能耐的人,也紧紧地盯住杨磊,老爷子也怕杨磊会翻车。
谭佳颖更不用说,两只手死死地攥在一起,紧张到浑身紧绷,更情不自禁地往杨磊所在的方向靠拢,直到被维持秩序的人拦住这才停下。
紧张。
现场的所有人都很紧张,哪怕是原本不怎么紧张的人,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也会身不由己地紧张起来。
除了杨磊。
杨磊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手边的东西。
是个碗。
瓷的。
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摸不出来了。
不过他有挂啊。
蒙不蒙眼都不影响他开挂。
所以,装模作样地在小碗的上上下下摩挲片刻,直接放下,朗声道:“赝品,再新不过的那种,出窑可能还不满一年时间,做工倒是不错,器形有那么点意思,应该是某个高手仿的成化时期的东西。”
话音落下,现场依然鸦雀无声,但所有人却面面相觑一脸惊讶,因为完全正确,这只小碗是专门从瓷都某个仿古瓷高手那边买来的,仿的就是成化年间的青花碗。
就这么几个要素,却都被蒙着眼睛的杨磊鉴定出来了。
这几乎打破了现场这些老前辈老专家们对瓷器鉴定这门学科的认知。
虽然在民间有“望闻问切”这种偏门的鉴定理论,但就和民科一样不靠谱,听起来有道理但实践起来却几乎没什么用处,说好听点是经验学,说难听点就是凭感觉。
可现在,却有这么个年轻人凭借着漏洞百出的鉴定理论做到了他们认为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这就像有一个年轻的中医通过把脉就诊断出了肝癌,并且给出了非常准确的病状、病症等信息。
这就很夸张了。
甚至有点毁三观,让他们怀疑他们这些年学的那些专业知识是不是都是废物。
只有负责记录答案的小姑娘在纸片上写下“赝品”两个字,然后贴在小碗上边。
杨磊可不管那些人怎么想,继续看第二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