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着昨晚剩下的玉米饼,花家三姐弟简单的解决了早饭。花恬盘算着理一理家里的财政情况,吃完饭就把花禾叫到了房间。
“禾禾,我们家还有多少钱?”
看家里存粮的情况,花恬对存款不抱希望。
花禾打开房间角落里一口刷了红漆的木箱子,从里面拿出一只布袋。
“家里的钱都在这里了。”
花恬接过布袋倒出里面的铜钱大概数了数,布袋里只有一吊系好的铜钱和一些零散的铜钱,总共有一吊半的样子。还好,比自己想象中多多了。
借鉴花恬原来的世界古代的物价,每石米大概六、七百文,一升粮食大概要六、七文钱,现在花恬手里有一千五百文左右的铜钱,能买两石多的米。花恬记得一石粮食大约等于一百八十多斤,也就是说这些钱能买三百多斤米,够花家吃四五个月的。
但这些钱也不能全都买米,盐和油这两样必须品也得买,家里加上自己有三个小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也要跟得上。
花恬捏着布袋子犯了愁,家里没人赚钱,这样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啊,得想个法子赚钱才行,不知道自己那便宜舅舅当学徒有没有月钱。
“家里没钱了吗?”花禾一脸担忧,一对秀气的眉毛皱得跟毛毛虫一样。
“有钱,够我们吃很久了,小孩子别操这么多心。”
先前的米价凭得还是花恬的猜测,具体物价如何还需要实地考察才行,想到这花恬打算去城里走一趟。
说走就走,收拾好家里,背上背篓拿上一部分钱,花恬就带着花禾和花笛往城里走,刚走出家门,花禾就蹬蹬的往回跑。
“你干嘛去?”
“拿东西!”
只见花禾钻进里屋不一会儿拿了三个竹牌出来。
“进城要看腰牌的。”
花恬这才想起古代身份查得很严,更别说一国都城了,进出城门都要查看腰牌。
走得略晚,花恬几个没能赶上村口专职做接送生意的牛车,只能走路进城。
索性李家村在奉安城离得不远的近郊,走了大概一个时辰,姐弟三人就过了护城河来到城墙脚下。
青灰色的城墙足有十六米高,两扇朱红色的大门向里敞开,门上均匀排列着三排硕大的铜钉,沿着城门,每五步就有持枪的守卫,花恬看着城门,只觉得雄壮威武,真不愧是都城,看着就很有京畿重地的风范。
城门外要进城的百姓自动排起长队,花恬三人也紧跟着排好,队首两边皆有穿窄袖衫袍的守卫检验身份,队伍虽然很长但检验得很快,一会儿工夫就轮到了花禾三人,一守卫看了一眼姐弟三人的腰牌,点头把他们放了进去。
“好多人啊!”
花禾牵着花笛的手,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发出惊叹,这还是姐弟两人第一次进城。